关于衢州市衢江区2016年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及2017年政府预算草案的报告

作者:    来源:    日期:2017年03月03日    访问次数:

2017214日在衢州市衢江区

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衢州市衢江区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全区2016年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及2017年政府预算草案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6年政府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省委十三届历次全会以及区委十二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秉承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科学理财、加强监管的理财观,扎实做好生财、聚财、用财三篇文章,有力推进新常态下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

2016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0亿元,完成预算的115.34%,增长22.26%,可比增长19.08%;加上转移性收入28.44亿元(其中:中央、省税收返还收入5489万元,中央、省补助收入16.07亿元,债务转贷收入7.71亿元,使用结转资金5860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22亿元,调入资金2.30亿元),收入合计40.84亿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40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5.59%,增长22.14%;加上转移性支出9.44亿元(其中:上解省支出3.09亿元,债务还本支出5.16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19亿元),支出合计40.84亿元。收支相抵,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1)主要科目收入情况。增值税2.10亿元,增长83.01%;营业税及改征增值税1.83亿元,下降6.77%;企业所得税9788万元,下降18.11%;非税收入2.73亿元,增长48.79%。主要科目收入情况:

 
   
 

 2)重点支出执行情况。农林水支出7.46亿元,增长14.40%;教育支出4.77亿元,下降6.64%;科学技术支出7508万元,增长61.50%;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313万元,增长1.87%;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36亿元,增长7.9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6亿元,增长21.50%。主要科目支出情况: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全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0.59亿元,完成预算的112.08%,下降6.71%;加上转移性收入8.76亿元(其中:省市转移支付收入2.14亿元、调入资金525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97亿元、使用结转资金4.60亿元),收入合计19.35亿元。全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1.77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72.69%,下降22.85%;加上转移性支出7.58亿元(其中:调出资金1.59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97亿元、结转下年支出4.02亿元),支出合计19.35亿元。收支相抵,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4万元,完成预算的104.35%,增长42.43%加上使用结转资金23万元,收入合计47万元。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2万元,完成预算的34%增长137%。收支相抵,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结余35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9.79亿元,完成预算的95.69%,增长87.64%。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9.21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1.72%,增长106.3%。收支相抵,本年收支结余5786万元。

(五)政府投资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全区政府投资预算项目115个,年度预算支出30.24亿元,实际执行23.79亿元,完成预算的78.68 %,较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区本级财政资金安排支出7.64亿元,实际执行6.15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0.5%,较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同时,区财政牵头撬动融资7.5亿元,全部用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

(六)地方政府债务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经省财政厅核定,区人大常委会批准,下达衢江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21.8亿元,比上年新增3亿元,其中新增债券2.4亿元,新增世行贷款6000万元。2016年我区债务率预计45%,低于债务警戒线(100%55个百分点。2016年在批准的限额内,省政府转贷给我区地方政府债券9.53亿元,其中通过置换债券方式偿还地方政府债务7.03亿元。截至2016年末,我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8.7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2.44亿元,占66.5%;专项债务6.26亿元,占33.5%),债务余额较债务限额少3.1亿元,主要是2015年上半年置换债券政策实施前,部分单位用自有资金偿还了到期地方政府债务。

(七)落实区人大决议有关情况

1.认真研究落实区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有关决议。

按照区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有关决议,以及区人大财经委审查意见,认真研究完善财政体制机制,努力做好财政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1认真抓好增收节支,确保财政收支平衡。一是科学依法组织收入。始终把组织收入作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生命线,加强收入分析、预测和管理,完善协税护税网络体系,确保应收尽收,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双翻番全区财政总收入突破十八亿,达到18.11亿元,是2011年的2.5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十二亿,达到12.4亿元,是2011年的2.62倍,增长22.26%,增幅居全市第2位。二是关注重大税制改革。全面实施营改增改革,认真研究改革内容、制度设计及对地方可用财力的影响等,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收入稳定增长。关注房产税、资源税等重大税制改革,研究全省现代财政制度改革,提出完善市区财政体制合理化建议,当好参谋助手。三是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完善政府非税收入收缴制度,积极推进电子化收缴改革,做好浙江政务服务网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建设。建立政府非税收入定期缴库制度,确保政府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四是严格财政支出管控。精打细算,坚持从严从简,勤俭办事业,能减少的支出坚决减少,能不花的钱坚决不花,把钱用在刀刃上。

2)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一是统筹施策减轻企业负担。执行《工业转型发展十大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和《实施商贸兴区战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兑现办法》,为企业减负加力。二是着力拉动有效投资。按照大干项目、干大项目的要求,遵循区分轻重缓急、集中财力保重点原则,安排政府投资预算项目115个,年度预算支出30.24亿元,其中区本级财政资金安排支出7.64亿元,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三是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建立PPP项目合作示范机制,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依托衢江区产业转型升级股权投资和衢江区中小(科技)发展两项子基金,努力推动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实质化运作,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四是推动政府购买服务。制定《衢州市衢江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实施办法》和《衢州市衢江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2016年度)》,进一步放开公共服务市场准入,改革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和方式,促进服务业发展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3)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紧扣民生和谐主旋律,全区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全力支持政府十方面实事和民生事业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一是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实施学前教育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安排学前教育发展资金500万元,促进学前教育规范提升,城乡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按寄宿生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城乡家庭困难寄宿生按小学生和初中生分别给予1000/年和1250/年补助。完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职生均公用经费从2300元提高至3340元。二是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大病保险制度,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从100元增加到120元。三是加快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专项3500万元、公立医院改革专项900万元,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四是推进文化宣传建设。安排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700万元,科技和人才专项800万元,支持杨继洲针灸康养、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最美衢州等项目。五是加大五四三经费投入。安排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专项900万元,五水共治等专项9297万元,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清运、饮水安全工程以及生猪整规、水禽整治等经费保障,推进五四三建设。六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安排美丽乡村建设专项3987万元、循环经济专项5800万元、农村农业政策性保险专项600万元、新农村建设专项1500万元、山区经济发展专项500万元、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等专项705.5万元,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七是加强社会综治管理。安排社会管理创新等专项300多万元,为平安建设、护航G20杭州峰会等重点工作提供坚强财力保障。

4)贯彻落实新预算法,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一是完善全口径预算体系。贯彻落实预算法等规定,完善四本预算,厘清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内涵界限。二是盘活存量财政资金。从严控制一般公共预算结转项目,建立结转结余财政资金定期清理机制。三是规范乡镇预算编制。指导全区2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面规范2016年乡镇预算(草案)编制。四是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依法全面公开四本预算并首次细化公开到项,指导全区65家部门单位(涉密部门除外)公开2016年度部门预算,让财政资金在阳光下运行。五是全面推进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公务用车制度等改革,分批处置239辆公车,拍卖所得300多万元全部按规定上缴财政;持续深化财政支农体制机制改革,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制度改革。六是推进各项试点建设。继续推进盛世莲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园试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财政支持粮食生产综合改革试点、村级公共设施运行管护机制示范试点、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等建设。七是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成功创建全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省财政补助3000万元;富里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获得省农业投资基金2.5亿元,单体额度最大,占第一批7个项目投资总额的26.18%

5)完善财政管理制度,强化财政监督管理。一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建立预算执行信息交流、沟通协商、进度通报机制,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将上年预算执行进度作为下年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二是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完善财政专项资金清单管理,进一步清理、整合、规范区级专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加快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开展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网上申请、在线服务、快递送达工作,实现行政相对人与行政审批机关零见面的目标。四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开展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五是开展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完善出台《衢江区区级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实施细则》,全区公款竞争性存放13.47亿元,实现财政资金保值增值。六是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地方政府债券限额新增3亿元,达到21.8亿元,省政府转贷我区地方政府债券9.53亿元,依法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七是健全财政监督机制。加快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强化内部流程控制,提高行政效率。开展财政资金安全检查,积极配合省对我区党政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审计署上海特派办稳增长延伸审计、浙商回归项目审计、同级审计等,自觉接受监督检查。

2.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

在区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人大代表共提出财政工作相关的议案建议12件。根据会议决议精神,区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办理责任,主动及时与代表沟通,并按时办理完毕,切实解决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代表们提出的问题,更好回应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关切,满意率100%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财政管理过程中,还存在预算编制不够精细、部分项目预算执行率较低、个别项目绩效有待提高等问题。面对这些不足,我们将以积极的姿态、改革的思维,通过转变理念、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严格管理等扎实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7年政府预算草案

(一)2017年财政经济形势

2017年,我区财政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一方面,我区经济增速平稳换挡,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提质增效取得成效,为十三五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受国内外发展环境等因素影响,我区经济在新旧发展动力转换期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总体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同时,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减税、减负力度将持续加大,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普遍性降费政策的减收效应进一步显现;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重大项目建设、深化改革等支出刚性增长,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任务较重,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

(二)2017年政府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预算法以及区委十三届一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根据《预算法》规定,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遵循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科学理财、加强监管的理财观,围绕理财要有大格局、保障要有大作为的工作思路,深入实施四大战略,深入推进四个一建设,做好生财、聚财、用财三篇文章。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障财政合理支出;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推进预算公开透明;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助推转型升级;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体现雪中送炭、量力而行,压缩一般性支出,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强化民生托底;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财政风险,促进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民生可持续改善、生态可持续优化。

(三)2017年重点财政收支政策

1.落实减税降费措施,依法科学组织收入。全面推进营改增试点等已出台的政策进一步落实到位,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积极推广应用浙江政务服务网统一公共支付平台,深化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改革,资金流向、流量实行全程无盲点监控。严格落实国家和省明令取消、停征和减免的收费政策,进一步完善和推进收费清单管理制度,建立清费减负政策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及不定期抽查制度,做到常总结、常回看、勤落实、勤检查,切实规范收费行为。

2.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重点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规模经营,使生态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组织制度创新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供销社开展三位一体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推动农业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的提升。围绕五水共治战略部署,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等重点水利项目支持力度,推进清千塘,美百河,加快衢江航运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小流域生态综合整治,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盛世莲花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全旺现代农业园区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积极争创全省农业全产业链示范区和省级农业强镇,推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盆景风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推动放心农业与针灸康养、高端民宿融合发展,将盛世莲花国家4A级景区建设成国家级现代农业庄园,打造具有衢江特色的乡村康养旅游。深入推进省级扶持集体经济试点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村级组织运转保障工作的支持力度。

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统筹协调发展。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积极争取省级特扶、两山建设等激励奖补资金,提升生态保护成效。积极开展光伏小康工程,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异地搬迁补助工作,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规范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管理。推进一针一环三带五区多点、千年农夫小镇及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博物馆建设,完善千里岗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加大对全面剿灭劣Ⅴ类水及大气、土壤污染的治理投入,保障农村生活污水建设和运维经费,强化农村污染源控制和治理,支持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4.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全力提升民生福祉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事业倾斜,注重促进居民增收,注重提高救助水平,注重改善困难生活条件。一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根据省市文件精神,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健全就业保障制度,落实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相关政策,支持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统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合理确定城乡低保补助水平,推进医疗救助,巩固脱贫成果。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机制,合理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和个人缴费标准,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二是完善教科文卫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优化城区教育布局,加强乡村学校建设,创成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区。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推进普通高中优质化发展。落实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制度,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区战略,设立科技和人才专项资金,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促进人才集聚和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加快文化中心、体育馆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打响杨继洲针灸特色中医文化品牌,支持教育现代化区、省级卫生强区、省体育强区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支持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医疗服务体系能力建设,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工作。

5.创新财政扶持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顺应营改增改革要求,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大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等财政扶持力度,推动“2143”细分产业集群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市场化,振兴实体经济。围绕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支持城区六改一提升和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牢固树立大城管理念,加大城市管理和维护资金投入,促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积极探索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以扎实有效的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发挥政府产业基金作用,全力助推主导产业转型发展、提质升级,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乘数效应,深度激活投融资潜力。积极推广PPP模式,主动向社会资本伸出橄榄枝。有关财政资金逐步由补建设转向补运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

(四)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1.收入预算

2017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13.02亿元,同比增长7%,加上预计转移性收入24.74亿元(其中:预期中央、省税收返还收入5489万元,中央、省转移支付收入16.14亿元,债务转贷收入7293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19亿元,调入资金6.13亿元),收入合计37.76亿元。主要科目收入情况:

2.支出预算

拟安排2017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07亿元,比上年调整后执行数(按《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债券属于预算调整事项,年初预算需先调减地方政府债券)增长10.96%,加上预计转移性支出5.69亿元(其中:上解省支出3.30亿元,债务还本支出8293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56亿元),支出合计37.76亿元。收支相抵,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主要科目支出情况:

(五)2017年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1.收入预算

2017年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期18.18亿元,比上年调整后执行数增长71.71%,加上转移性收入9.39亿元(其中:省市转移支付收入1.80亿元、调入资金1429万元、债务转贷收入3.43亿元、使用结转资金4.02亿元),收入合计27.57亿元。

2.支出预算

拟安排2017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1.92亿元,比上年调整后执行数增长87.26%,加上转移性支出5.65亿元(其中:调出资金1429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3.43亿元、结转下年支出2.08亿元),支出合计27.57亿元。收支相抵,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六)2017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1.收入预算

2017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期26万元,增长8.33%,其中:利润收入26万元,增长188.89%。加上使用结转资金35万元,收入合计61万元。

2.支出预算

拟安排2017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5万元,增长26.58%。其中: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5万元。收支相抵,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结余46万元。

(七)2017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

1.收入预算

2017年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期8.35亿元,下降14.71%,其中:保险费收入4.26亿元,下降15.13%;财政补贴收入3.93亿元,下降15.01%;其他社会保险收入1612万元,增长9.07%

剔除机关事业养老保险2016年按26个月编制因素影响,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7.56亿元,可比增长10.42%,其中:保险费收入3.61亿元,可比增长17.91%;财政补贴收入3.80亿元,可比增长3.36%;其他社会保险收入1612万元,可比增长9.07%

2.支出预算

拟安排2017年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8.06亿元,下降12.55%,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7.36亿元,下降13.55%

剔除机关事业养老保险2016年按27个月编制因素影响,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6.98亿元,可比增长15.44%,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6.28亿元,可比增长17.18%

3.社会保险基金结余

2017年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本年结余预期2945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1457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1223万元,工伤保险基金赤字249万元,失业保险基金结余816万元,生育保险基金赤字302万元。根据《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规定:基金当年入不敷出时,可动用历年滚动结余弥补。2017年全区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赤字将动用上年滚动结余弥补,结余基金结转下年继续专款专用。

(八)2017年政府投资预算

2017年全区政府投资预算项目98个(包括19个扫尾类项目),预算支出37.56亿元(其中扫尾类1.46亿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支出2.14亿元,区本级财政资金支出7.25亿元(其中扫尾类1.46亿元),其他资金支出(含社会资本、银行资金、单位自筹、各乡镇、园区财政体制分成等)28.17亿元。同时,区财政牵头撬动融资预计36.85亿元,全力保障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融资成本纳入2017年预算。

(九)2017年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管理

2017年地方政府债务年初按照衢江区人大常委会批准下达的2016年政府债务21.8亿元控制,其中一般债务13.6亿元,专项债务8.2亿元。2017年,我区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置换债券4.16亿元,按照《预算法》和财政部规定,其中一般债券7293万元,列入一般公共预算;专项债券3.43亿元,列入政府性基金预算。同时,根据我区地方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实际情况,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安排债务还本付息支出9080万元,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中安排债务还本付息支出2.48亿元。新增债券额度待省人代会通过并经省财政厅下达后,依法编制调整预算(草案)并提请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三、认真抓好2017年财政工作

2017年,我们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切实做好2017年预算管理工作,助力我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生财有道,加快资产资源变现。一是推进国土六项改革加快低效园地改造步伐,特别要加快推进富里万亩水田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提升土地等次,加快形成指标入库,做大土地指标调剂收入,以倒计时方式推进土地改造工作,造福子孙后代。二是加快城区近2000亩储备土地出让。结合城中村改造拆迁等工作,因地制宜开展未来3—5年土地出让规划,酝酿需求旺盛区域、优质成熟地块出让计划和用地指标争取工作,推动新区土地有序上市,增加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减少收储资金沉淀,防范资金利息成本不断稀释土地收益的风险。三是加快国有资产盘活变现。深挖潜力做大国有资产规模,充分发挥国资直接融资、抵押贷款融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

(二)聚财有方,做大做好财力蛋糕。一是深化与国税、地税等征管部门的信息共享,完善协税护税网络体系,有效堵塞征管漏洞,确保应收尽收,增强依法治税意识,坚决制止收过头税二是密切关注房产税等税制改革动向,利用好营改增及收入分成比例调整的政策窗口期和机遇期,深入做好税源调查和收入预测,加强财源建设,壮大地方可用财力。三是加强国库现金管理,财政资金和单位公款继续实行竞争性存放管理,争取提高财政资金收益。在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可持续支付和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四是积极推进各项试点建设,加大向上争取的力度和深度。五是从严控制一般公共预算结转项目,建立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盘活用好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绩效。

(三)杠杆撬动,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一是立足基金运作,吸纳社会资金。创新基金投贷结合扶持方式,发挥财政资金乘数效应,争取放大3—5倍。二是推广PPP模式,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投资和运营,力争2017年小城镇环境治理等PPP项目落地,实现实质性运作。三是推进购买服务,减轻财政负担。不断修改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对土地开发、保障性住房等项目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有效解决财政资金不足,减轻财政压力。四是争取债券额度,做大债务规模。算好财力账,做大可偿债财力,积极争取新增债券额度。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客观反映政府偿付能力和信用水平,在法律法规允许及保障资金使用效益的情况下,适度增加债务规模。

(四)引导扶持,促进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一是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运用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的思维,增强企业发展动力。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暂停向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征收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二是加大五四三整治力度。坚定不移推进拆治归,积极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全面剿灭劣Ⅴ类水的投入,加强山体地貌生态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三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争取上级投资和发展重大项目补助资金,支持化解过剩产能,加快新旧产能转换。深化钙产业整治提升,推进钙产业转型提升示范区建设,加快重钙、矿山企业重组,积极打造钙养特色小镇。四是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将绿色循环理念融入经济发展,保障康养产业发展资金,以针灸康养大健康产业为引领推进“3+3”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把针灸康养作为城市建设的内核。全力打好浙商回归、四换三名、创新驱动组合拳,加快推进科创中心、科创孵化园建设,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五)用财有效,推动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一是全面保障刚性支出。牢牢守住民生底线,完善民生保障长效机制,全面保障政府为民办实事和各项民生事业支出,确保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二是有力保障重点支出。遵循区分轻重缓急、集中财力保重点的原则,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拉动有效投资,为实现一个主攻、四个争创、三个提升的重点任务,打造康养之城夯实财力保障。三是完善资金管理办法。完善区乡财政体制,进一步激发乡镇政府增收节支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乡镇通过低效园地改造奖励政策做大做活乡镇财政盘子。四是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建立健全由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办法、预算执行情况月度分析例会与通报制度、政府投资项目预算执行情况通报制度等组成的预算执行考核体系,倒逼预算单位提高预算编制水准,做到早谋划、排计划、快支出,切实提高预算执行水平。五是改革创新优化服务。按照上不触法纪红线,下守住审计底线的思维,全面树立窗口单位意识,按照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和目标,在硬件提升、流程再造、服务提质上下功夫。六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认真落实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继续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全区2017—2018年党政机关会议实行政府采购定点管理,压缩会议费等非急需、非刚性支出。

(六)依法规范,加强法治财政管理建设。一是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深入贯彻落实《预算法》和《浙江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的各项规定,强化法制意识,增强预算约束,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二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加快项目库建设,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并首次将衢江经济开发区、樟潭街道、浮石街道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三是扎实推进预决算公开。严格落实预决算公开各项规定,加大预决算公开考核力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预决算公开及时、内容真实、形式规范。四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逐步将绩效管理范围扩大到所有预算资金,推动预算全过程绩效管理。五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六是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强化对财政收支活动全过程的监督检查,自觉接受区人大的监督,认真落实审计整改意见,严肃财经纪律。

各位代表,2017年全区财政改革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严格按照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决议和要求,贯彻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大格局、勇于担当、扎实工作,为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衢江更加辉煌美好的明天作出积极贡献!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返回上一页】   【关闭窗口】


衢江区人民政府主办 衢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衢江区行政首脑机关信息中心建设管理
2007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52064号 建议IE5.5,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